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局副處長夏勇最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分別在溧陽和鄭州公開表示:準備廢除電梯15天維保一次的規(guī)定。且正在組織《電梯安全條例》立法研究工作,爭取2018年列入立法計劃。
前天《2017年電梯產量增幅2%左右,維保成新的藍海,舊樓加裝將井噴式增長--中國電梯協會信息網2017年年會》在中國電梯協會信息網2017年年會上中國電梯協會會長李守林先生也講到電梯按需維保的情況以及趨勢。
廢除15天維保一次的按時維保規(guī)定,相應的電梯按需維保的時代就來臨了。既然要改革了,有些問題是不是要一并改革掉。
一:按需維保的到來勢必會打破現在一個電梯人維保30臺的規(guī)定,如果要借鑒日本一個人維保110-120臺的電梯的模式的話,是不是要出個硬性規(guī)定來保障電梯維保維修工的薪資與福利待遇。我們不能單單照搬國外的電梯管理模式而遺漏了電梯維保維修工的待遇問題,人家可是加班費、保險費、各種假期都會有的。
二:按需維保的到來,會不會使得電梯維保費進一步出現下行,而不是正常的上行。雖然各地協會都出臺了電梯維保指導價格,但是真正落實的卻寥寥無幾。我們怎么保障電梯維保企業(yè)的利潤,沒有利潤何談服務好呢?沒有好的維保服務,電梯安全又從何談起?
三:不管是寧波還是在杭州我們都看到了一種新型的機制:“保險+服務”的監(jiān)管機制,就是引入電梯保險公司做為參與者及電梯監(jiān)管方,然后由保險公司聘請及監(jiān)管電梯維保公司,這種模式留給我們的思考是:保險公司一般財大氣粗背景雄厚,他們的介入是否會形成前期不及維保成本搶占市場,后期壟斷電梯維保市場進而取代電梯維保公司?或者說出現雁過拔毛的現象,導致電梯維保公司利潤更加的低。
四:目前還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電梯維保企業(yè)退出機制,是否這次也一并建立起來。
五:物業(yè)公司或者說電梯使用管理單位作為電梯管理者的重要成員,怎么讓他們肩負起這個責任,是不是應該考慮物業(yè)資質也劃分到電梯監(jiān)管單位來審批管理,沒有他們的配合,做好電梯安全工作是非常難的,該換的電梯配件不換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電梯維保工作。
六:是否考慮建立一套完善的電梯維保維修調試等技術人才的培訓及考核、獎勵機制,具體可以參考香港的模式,電梯人員參加培訓學習均享受薪資補貼,補貼由政府專項支出,根據電梯技術人員等級而劃分出工資待遇等級,提高電梯行業(yè)從業(yè)門檻從而也提高了電梯技術人才的薪資待遇。
中國電梯保有量越來越大,今年底保有量有望突破560萬臺,電梯行業(yè)也在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改革,衷心希望電梯行業(yè)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