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yè)二十余載的電梯維修,深深感受電梯里蘊含的邏輯,講究均衡,即包含對立又蘊含統(tǒng)一,是科學與技術、科學與哲學的完美結合。
當我還是電梯維修工中菜鳥的時候,當我對邏輯一頭霧水的時候,是電梯給了我最初的啟蒙。當年,每當處理完一個繼電器觸點后、電梯可以正常運行了,每當按下按鈕電梯有了響應,在如此日積月累的進程中、在千百萬次的重復之后,邏輯的概念逐漸在腦海里清晰起來。邏輯思維可以讓我們堅定,促使我們在某個階段內,可以預見事件的進程;邏輯思維可以讓我們執(zhí)著,讓我們堅信,凡事付出了才可能有回報。
轎廂需沿著軌道運行,可導靴與導軌之間并不需要親密無間,而是要間隙適中。轎廂與對重,永遠是反相運行,卻又缺一不可,對立統(tǒng)一在此有了完美的展現(xiàn)。對重側到底需加多少對重塊,需與轎廂的承載量加以合理均衡,否則電梯運行就可能狀況迭出,甚至導致事故頻發(fā)。轎廂順暢運行需要光滑筆直的軌道,而曳引卻需要摩擦系數(shù),不同的位置,看似矛盾的規(guī)律卻起著同樣重要作用??梢?,適度與均衡對于電梯運行,需要至始至終的科學考量與精確計算。
越是深入地探究,電梯就是越迷人,在這里,人世間的道理只要仔細搜尋,大都可以找到相應投射的身影。
做人要誠實,電梯控制怕虛,電梯故障有很大一部分是電路節(jié)點接觸不良造成。踏實、穩(wěn)健、遵守規(guī)程,是電梯人減少故障和事故的不二法門。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循序漸進,電梯的控制發(fā)展歷程也是如此,亦經(jīng)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初級到高級的這樣一個過程。
人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電梯也沒有處理不了的故障。很多時候會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檢查了,電梯還是不能正常運行!”這句話只能折射出,現(xiàn)場人員還是有沒檢查到的地方,還有思路沒有到達的死角。我們要堅信一條,電梯的故障不會憑空產(chǎn)生,就像平常所說,無病不死人,發(fā)生任何事情都會有原因,只要故障發(fā)生了,就一定是哪個部件或者系統(tǒng)出了問題。認真對待,仔細攻關,成功就會在不遠的前方等待我們。
在電梯領域,不但可以學到豐富的科學技術知識,還可以錘煉出獨到的電梯方法論。中醫(yī)診斷講究望聞問切,電梯故障處理也有一套是聞問望切。接到故障召修后(聞),仔細詢問以建立初步的方案(問),到現(xiàn)場后詳細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之處(望),然后進一步的測量,拿出解決方案(切)。
電梯從一經(jīng)發(fā)明就站在時代的前沿,[電梯歷史]一路走來,始終和時代的高新技術關聯(lián)在一起。蒸汽機、電動機、繼電器、電子技術、計算機、變頻器、物聯(lián)網(wǎng),這其中每一個詞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進步。自從有了電梯,人類更加專注向空間的拓展,甚至提出了太空電梯的概念。
多年的工作實踐驗證一個道理——具備系統(tǒng)的理念可能會比大量的的零散知識還重要,知識不具備可以補,如果不建立完整的“系統(tǒng)”概念,做起事情來就會導致盲亂、無先后順序。對于系統(tǒng)的概念的掌握,不管對于公司的經(jīng)營,還是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安裝、維修與保養(yǎng),以及對問題的處理,都至關重要。電梯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然后又分解成若干個子系統(tǒng)。一般來講,所謂系統(tǒng)都有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一個系統(tǒng)正常時,如果有I/O(輸入輸出)就會有反應。按下電梯的按鍵,電梯就會做出響應,這個很好理解,因為電梯本身也是有電腦微機控制,指令來了,必須要作出反應,否則就會得到質疑。
處理問題時,如果建立了系統(tǒng)的概念,就不會盲動,就會有思路。你就會去找輸入的條件是否具備、是否正常,然后,一步一步地前進,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是系統(tǒng)本身,還是輸入或輸出。
自從電動機應用在升降機上,才有了電梯的叫法。若仔細地研究電機的原理我們會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比如我們了解三相交流異步感應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就會知道,在一定范圍內,負載增加后,電動機的輸出轉矩會自動同步跟著增加。聯(lián)想到我們每個人,當我們面對壓力時,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一定的壓力會激發(fā)出我們的動力。
閉環(huán)的電梯控制,不管人多人少,輕載重載,只要在設計的范圍內,都不會影響電梯的平層。信念堅定,反省前行的人不管克服怎樣的困難也要信守諾言。
反饋、閉環(huán)和戴明循環(huán),對輸出進行采樣,然后與給定條件進行運算后,再給系統(tǒng)輸入,這樣的系統(tǒng)就是閉環(huán)系統(tǒng)。電梯上使用編碼器的系統(tǒng)大都是閉環(huán)系統(tǒng)。閉環(huán)系統(tǒng)的特性是系統(tǒng)穩(wěn)定,嚴格按預設的目標進行,不會不受控的偏離,而開環(huán)系統(tǒng)會對擾動跟隨,會偏離預想的目標,只應用于要求不嚴的場合,像貨梯的平層控制有時就是開環(huán)。如果一個人的思維發(fā)散,總是不能集中精力,那么也很難擔當某些重任。
為人做事如果遵循了反饋閉環(huán)的理念,做事的效率就會大在增加。這個人也會穩(wěn)當,并且是平穩(wěn)進步。古人所說的“每日三省吾身”,就是此理。如果不會反思,只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就會越來越偏離正確的軌道。
而管理大師戴明的循環(huán)——PDCA。P(PLAN):計劃,D:執(zhí)行計劃,C(CHECK):檢查執(zhí)行情況修正計劃,A(Again):繼續(xù)執(zhí)行修正了的計劃,然后在開始下一個循環(huán)。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的這套理念只不過是“新瓶裝老酒”,與反饋閉環(huán)何其相似,而我們祖先的智慧更是超前,“每日三省吾身”就是一種閉環(huán)。我們人人若能做到不斷地精進與整理,會令前行的步伐更穩(wěn)健。
有一些概念清晰之后,反而會促使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理解。比如變化、變化率、感應,變化是差值,變化率是比值……通過這樣一些概念,首先可以促進對一些器件的理解,比如電阻器件,如果回路中有電流,電阻兩端就會有電壓,我們通過測量電阻兩端是否有電壓就知道回路中是否有電流。而在理論上,如果將一個理想線圈接在回路中,即使回路中有電流,但要是電流沒有變化,線圈兩端也不會有電壓,只要電流有變化,線圈兩端才會有電壓。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電阻可以用來檢測有沒有,而線圈可以用來檢測變沒變。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是更高端的傳感器,不但可以檢測有沒有,還可以檢測變沒變,并且可以感受的種類更多,更細微。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感應一詞,和它有關聯(lián)的詞如心靈的感應,如果我們理解了電磁學意義上的感應,也會對理解心靈的感應有所啟迪。電磁學上的感應靠電場或者磁場來完成,場與場之間的相互作用,不需要物體之間的直接接觸,引力場也是如此,萬有引力定律就是說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會有引力的作用,而他們之間的作用就是通過場來實現(xiàn)的。而在電磁學領域,電磁感應,電動機的旋轉,變壓器的工作都是靠感應來實現(xiàn)。理解了這些,對于理解心靈的感應是否有啟迪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把電梯中蘊含的原理與器件研究透徹,不但掌握了電梯的控制,還可以投射到日常生活中來。
自鎖與互鎖,這是電梯控制繞不過去的概念,每當我們按下外呼或者內選(通常稱為COP 操縱盤)按鈕后,即使手離開,按鈕燈也會亮。這是自鎖在起作用,我們有一句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正是此理。有人啟發(fā)了你一下,你就會自動進入軌道、進入狀態(tài),就像有的人學習,如果一個問題沒有弄懂,他很癡迷,即使不吃飯、不睡覺也要弄明白,這就是一種自鎖。依我理解,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受教者產(chǎn)生自鎖功能,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自己的夢最終要自己來圓。
而電梯控制中上下行的互鎖是為了避免相間短路造成惡劣的后果。而互鎖的實現(xiàn),是在對方的回路中串入自己的常閉點。通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牽制,互相制約,來避免我們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發(fā)生,這和我們現(xiàn)實的世界又何其相似。
電梯設計上的冗余理念對于我們也很有啟迪,無論是安全回路、還是曳引系統(tǒng)、無論是電源回路還是抱閘系統(tǒng)都采用冗余設計的理念。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理念也處處有體現(xiàn),無論是理財?shù)摹半u蛋不能裝在一個籃子里”的風險預防,還是工作中的多重保護的理念。這些都是冗余思想的體現(xiàn)。安全與危險應該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沒有絕對的安全也沒有絕對的危險,如果運用好冗余的理念卻可以將安全風險降至最低。
了解了這些規(guī)則才能隨心所欲而不逾越,自由是有尺度的,不是不受約束的天馬行空。真正的得道之人,是自由的,但他的自由看似流暢不受約束,實則張弛有度。
一套電梯的控制體系建立后,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新的理論,新的器件出現(xiàn)后,舊有的體系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早期的升降機驅動由蒸汽機來完成,電機出現(xiàn)后,蒸汽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隨之而來的電梯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期初的電梯控制是手柄控制,繼電器出現(xiàn)后實現(xiàn)了自動控制,電子技術發(fā)展后實現(xiàn)了無觸點控制,計算機技術成熟后有了群控技術,到如今的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應用,電梯兼容并蓄,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
一個人,一個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做一個開放但閉環(huán)的系統(tǒng)。在動態(tài)中掌握平衡,不斷總結與反思,才能穩(wěn)定前行。也只有不斷吐故納新,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今年將是我進入電梯行業(yè)整整25年,錄舊作以表心情。
我見證了中國電梯行業(yè)從弱小到強大的這一波瀾壯闊的過程,也乘電梯登臨過像上海東方明珠、環(huán)球中心,臺北101等著名的大廈,感觸頗多。仿詞牌水調歌頭記錄一下內心感受:
剛從平地起,轉瞬入云端。遼闊山河腳下,豈止千里天。管他微機頻變,結構原理心間,迎韌解疑難。起早貪晚忙,何日得休閑?
勤研究,仔細干,保安全??嘀杏袠?、趣解問題難后甜。逢盛世樓比肩,立志展宏愿,目標存高遠。神州大變革,吾輩有空間!
關于這位師傅給一些評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懂水電,又懂土建,又會詩詞,又會理財,還懂哲學....簡直是電梯人界的是萬能表,從每天的點滴總結生活的道理,從瑣碎的修理提煉技術的精華,從平凡的工作悟出人生的哲理。電梯人中多了一位領導,文學界少了一個巨人。此文高考必中滿分:)